• 国家发改委主任: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局良好成效明显
  • 发布时间:2017-08-21 15:24
  •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3年以来,古老的京畿大地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徐绍史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年来,三省市逐步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势,正朝着协同发展的目标迈进,实现了协同发展良好开局,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有序疏解

      非首都功能稳步转移

      记者: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以来,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徐绍史: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2014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组织京津冀三省市、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推动协同发展各项工作不断取得积极成效。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协同发展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围绕落实《规划纲要》,印发实施京津冀“十三五”规划,编制完成京津冀空间规划,出台实施交通、生态、产业、科技等12个专项规划,基本构建起目标一致、层次明确、互相衔接的规划体系。

      第二,抓住主要矛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规划建设,出台实施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控增量、疏存量相关政策意见,稳步推进一批条件成熟的区域性批发市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学校、医院等有序向外疏解转移。

      第三,聚焦重点领域,交通、生态、产业率先突破取得重要进展。京张、京霸铁路等重大轨道交通项目加快建设,一批“断头路”和“瓶颈路”打通扩容。建立健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引滦入津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引黄入冀补淀等重大工程加快实施,2016年京津冀区域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约33%。现代汽车沧州第四工厂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

      第四,强化改革创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构建。

      第五,补齐发展短板,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新突破。

      总的看,三年来,三省市逐步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势,正朝着协同发展的目标迈进,实现了协同发展良好开局,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严控增量

      人口现由升到降拐点

      记者: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社会各界对此高度关注,请问目前工作进展如何?

      徐绍史:北京人口过度膨胀,交通日益拥堵,房价持续高涨,资源环境承载力严重不足,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北京集聚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再按老路走下去必然是“山穷水尽”。三年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目前,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完成,行政办公启动区一期工程全面实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景观提升工程加快建设。

      第二,研究制定相关疏解政策意见。控增量、疏存量相关政策意见出台实施,北京市出台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税收支持政策和转移支付引导政策,对非居民用气、用热、用水、用电实行分区域价格政策,严格落实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自2014年实施以来不予办理的相关业务达1.64万件。

      第三,先行启动一批疏解示范项目。三年来,累计调整疏解动物园、大红门、天意等批发市场商户370余家,清理淘汰一般性制造业企业1300余家,北京城市学院、建筑大学、工商大学已累计向五环之外的新校区疏解学生1.6万人,北京天坛医院丰台新院址、同仁医院亦庄院区二期扩建、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昌平院区加快建设。截至2016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72.9万人,同比增加2.4万人,增量同比减少16.5万人,增速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城六区常住人口实现了由升到降的拐点,比2015年下降3%。

  • 相关内容